欢迎您 访客    免费注册    会员登录    忘记密码?   

增塑剂

 增塑剂(Plasticizer),亦称塑化剂、可塑剂,能降低塑料的脆性,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、混凝土、水泥、胶粘剂与石膏等。同一种增塑剂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对象上,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。增塑剂种类多达百余种,从化学结构分类有苯二甲酸酯(酞酸酯 Phthalates)类(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、对苯二甲酸酯类)、脂肪族二元酸酯类、苯多酸酯类、苯甲酸酯类、多元醇酯类、氯化烃类、环氧类、柠檬酸酯类、聚酯类等多种。使用最广泛的即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。2014年全球增塑剂消费量800万吨,而邻苯二甲酸酯类就占了70 %。作为农药,邻苯二甲酸二丁酯(驱蚊叮)、邻苯二甲酸二甲酯(避蚊酯)早期用于驱蚊,现在已经被拟除虫菊酯类卫生杀虫剂所替代。

 增塑剂作为塑料工业产品的助剂是塑料工业的负面影响之一,地球上无处不在,亦称环境激素。空气、土壤、化妆品、食品和水中都有其身影。世界卫生组织对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0.025 mg/kg体重。“这意味着,体重60 kg的人,如果终生摄入增塑剂1.5-8.5 mg/d,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”。不过,每当清晨上班,遇见路上大学生们人手捧一个塑料袋吃早餐时,心里还是不安。大量摄入增塑剂可能干扰内分泌,影响生殖和发育。因此,增塑剂禁止用于食品,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中。 日常生活中,为尽量避免增塑剂的过多摄入,首选玻璃器皿、搪瓷器皿及纸制品接触食物,对了还有陶瓷,还是老祖宗发明的东西好哇。吃饭要用优质瓷碗,能不用就不用塑料碗。  

2011年中国台湾增塑剂事件

20113月,台湾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一位五十二岁的杨明玉技正(技术官员),执行“加强取缔伪劣假药专案”时,原本只是为了检验食品是否违法掺杂安非他命或减肥西药成分,将康富生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“DDS-1 六净元益生菌”经气相色谱质谱仪检验后,虽然未查出规定的检测项目,却另外发现了高强度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特征碎片峰m/z 149信号(正常时的背景信号弱)。难能可贵的是,一般检验员会因检测项目结果合格,就到此为止,不再进一步分析。但她即使对于不在检验项目内的异常信息,仍主动提出检验要求,并利用下班时间不断追查,尽责的比对数据,将其图谱和标准谱库比对,经抽丝剥茧分析30余种原料、包材,赫然发现了DEHP,再进行定量分析后,47日确认该产品竟含有高达600 mg/L的增塑剂DEHP。最终查明了起云剂(乳化稳定剂,防止产品分层的助剂)遭污染的事实,由此揭开了台湾增塑剂事件的真相。经追溯,查证这是一起多年大范围的用增塑剂假冒起云剂棕榈油(价格较贵)的典型食品掺毒案件,波及到饮料、面包、饼干、蛋糕等烘焙业。2012320日,非法添加增塑剂事件的主要负责人和家属分别被判处8-12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。

 在过去的十年间,中国出现了两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,另外一起就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,令炎黄子孙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脸上无光。任何人都不希望再发生类似的事件,但是消费者也要学会预警,譬如瓜类,特别是西瓜、甜瓜的食用。2018年7月18日央视午间新闻进行了相关的报道,虽然造成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,但应引起消费者和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,避免瓜农损失和消费者遭殃。     

增塑剂的质谱分析(GC-MS/EI

     除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外(失去中性碎片为有利优势反应,CH3 m/z 31.01839),余均具有特征碎片峰 C8H5O3+ m/z 149.02332 产生(下图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