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 访客    免费注册    会员登录    忘记密码?   
 
--- 氨唑草酮 ---
 
编 码 The codingCCJ-2008-0563
国际通用名称或俗名 ISO common namesamicarbazone
中文通用名称 Chinese common name氨唑草酮
俄文名称 Русское имяамикарбазон
法文名称 Nom françaisamicarbazone (n.f.)
葡萄牙文名称 Nome em portuguesamicarbazona
其他名称 Other names胺唑草酮;地拿米。Anzuocaotong;BAY 314666;BAY-MKH 3586;Dinamic;Galago;Xonerate.
中文化学名称 Chinese chemical names4-氨基-N-叔丁基-5-氧亚基-3-丙-2-基-1,2,4-三唑-1-甲酰胺
英文化学名称 Chemical names(IUPAC or CAS)4-Amino-N-tert-butyl-5-oxo-3-propan-2-yl-1,2,4-triazole-1-carboxamide
IUPAC国际化学品标识符 (InChi) V. 1.06InChI=1S/C10H19N5O2/c1-6(2)7-13-15(9(17)14(7)11)8(16)12-10(3,4)5/h6H,11H2,1-5H3,(H,12,16)
IUPAC国际化学品标识搜索码 (InChi Key) V. 1.06ORFPWVRKFLOQHK-UHFFFAOYSA-N
二维化学结构式 2D Chemical structure
三维化学结构式或晶体结构或图像 3D Chemical structure or crystal structure or the image
分子式或实验式 FormulC10 H19 N5 O2
相对分子质量 RMM241.290
精确相对分子质量 Exact mass241.153870
元素分析 Elemental analysis(计算值 Calcd.,%)C, 49.78; H, 7.94; N, 29.02; O, 13.26
化学结构类别(基团)或来源 Chemical classes(Groups) or source酰胺、三唑啉酮
化学文摘社登录号 CAS registry number129909-90-6
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编号 ECHA number603-373-3
中国农药通用名称序号 GB 4839-2009 code numbers29
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编码 CIPAC code numbers799
中国海关商品编码 Chinese Customs commodity code numbers(2022)2933990018
简 介 Introduction主要通过根系和叶面吸收,在玉米地苗前使用可防除双子叶杂草,如苘麻、藜、苍耳、籽粒苋。
理化性质 Physical & chemical properties纯品为无色晶体。熔点 137.5 ℃,蒸气压 1.3×10-3 mPa (20 ℃)、3.0×10-3 mPa (25 ℃),亨利常数 6.8×10-8 Pa · m3 /mol (20 ℃),辛醇/水分配系数 Kow logP 1.18(pH 4,20 ℃)、1.23(pH 7~9,20 ℃),相对密度 1.27。溶解度:水 4.6 g/L(pH 4~9,20 ℃);庚烷 0.07、二甲苯 9.2、辛醇 43、聚乙烯醇 79、异丙醇 110、乙酸乙酯 140、二甲基亚砜 250、丙酮、乙腈和二氯甲烷 >250 g/L。
原药和制剂 Technical and Preparations原药:97 %。
常用制剂:70 % 水分散粒剂;20 %、30 %可分散油悬浮剂。
用 途 Use type除草剂
主要防治对象和施用方法 Main targets & applications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,用药量70 %水分散粒剂20~30克/亩茎叶喷雾。玉米出苗后2~4叶期,杂草3~5叶前施药。若遇到干旱、高温季节,应选择傍晚用药。
药害 Phytotoxicity 夏季高温用药,有时玉米叶片会出现轻微药害。
作用方式 The way of action选择性
作用机理 Mode of action抑制光合作用光系统Ⅱ—丝氨酸264结合剂(photosynthesis PS Ⅱ - Serine 264 binders)
抗药性 Resistance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/美国杂草科学协会 HRAC/WSSA 5组
毒性分级(类)与解毒剂 Toxicity and antidotes中国农药毒性分级:低毒。
危害象形图 Hazard pictogram
毒理和归宿 Toxicology & Fate急性毒性: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 2 050、雌大鼠 1 015 mg/kg。大鼠经皮LD50 >2 000 mg/kg。对兔眼睛有最轻微刺激,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。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。大鼠 吸入LC50 (4 h) 2.242 mg/L( 空气)。
慢性毒性:最大无作用剂量(NOAEL),试验大鼠和狗 2.3 mg/(kg · d)。无致突变性、遗传毒性、致畸性和致癌性。
生态毒性: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 >2 000 mg/kg。山齿鹑饲喂LC50 5 000 mg/kg。鱼的LC50 (96 h):虹鳟 >120、蓝鳃翻车鱼 >129 mg/L。水蚤LC50 (48 h) >119 mg/L。浮萍EC50 226 μg/L。蜜蜂LD50  急性经口 24.8 μg/只、接触 >200 μg/只。
归宿:在大鼠体内迅速吸收、代谢并排出。72小时内64 %的剂量随尿液、27 %的剂量随粪便排出,只有3 %以母体化合物存在。主要的代谢物是母体化合物通过N-脱氨基化反应、之后的异丙基2号位碳上的羟基化反应生成。代谢物分别为脱氨基氨唑草酮(DA amicarbazone)(化学名称:N-叔丁基-3-异丙基-5-氧代-4,5-二氢-1H-1,2,4-三唑-1-甲酰胺)和2-羟基异丙基脱氨基氨唑草酮(iPr-2-OH DA amicarbazone)(化学名称:N-(叔丁基)-3-(2-羟基丙-2-基)-5-氧代-4,5-二氢-1H-1,2,4-三唑-1-甲酰胺)。在玉米植株内降解代谢的途径和产物类似。在环境中,水解半衰期DT50 64 天(pH 9,25 ℃);土壤中有氧DT50 50天;土壤中光解DT50 54天;田间消解DT50 18~24天。
最大残留限量及相关规定(注意时效性) MRLs and Texts

点击查看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扩展信息

沿 革 History1988年拜耳公司植保部发现。1999年B. D. Philbrook等报道。2004年,Arysta公司转让拜耳公司技术生产。
制造或经销商或登记方 Manufacturer or Distributor or Registrant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、江西众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
出版(发布)机构与版本 Published agencies & versions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1750: 2023-03 (数据集) 批准。原载于ISO 1750:1981/Amd.3:2001(2001-12-06)
登记状态 Status中国登记。美国登记。欧盟未批准
备注 Remarks2020年3月8日第2次修订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