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 码 The coding | SSJ-2020-0073 |
国际通用名称或俗名 ISO common names | sodium cyanide |
俄文名称 Русское имя | цианистый натрий |
法文名称 Nom français | cyanure de sodium (n.m.) |
其他名称 Other names | 氰化钠;氢氰酸钠;山埃;山奈;山奈钠;三步倒。Cyanasalt H;Cyanasalt S;Cymag;Natrium cyanide |
中文化学名称 Chinese chemical names | 氰化钠 |
英文化学名称 Chemical names(IUPAC or CAS) | Sodium cyanide |
IUPAC国际化学品标识符 (InChi) V. 1.06 | InChI=1S/CN.Na/c1-2;/q-1;+1 |
IUPAC国际化学品标识搜索码 (InChi Key) V. 1.06 | MNWBNISUBARLIT-UHFFFAOYSA-N |
二维化学结构式 2D Chemical structure | |
三维化学结构示意或晶体结构或图像 3D Chemical structure or crystal structure or the image | |
分子式或实验式 Formul | C N Na |
相对分子质量 RMM | 49.007 |
精确相对分子质量 Exact mass | 48.992844 |
元素分析 Elemental analysis(计算值 Calcd.,%) | C, 24.51; N, 28.58; Na, 46.91 |
化学结构类别(基团)或来源 Chemical classes(Groups) or source | 无机化合物/氰化物 |
化学文摘社登录号 CAS registry number | 143-33-9 |
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编号 ECHA number | 205-599-4 |
中国海关商品编码 Chinese Customs commodity code numbers(2022) | 2837111000 |
简 介 Introduction | 氰化钠可提供氰离子,而氰离子是亲核试剂,可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即科尔贝腈合成。由于选择性差,毒性强,早已淘汰不作为杀鼠剂使用。曾经是昆虫学家采集样本毒瓶中浸泡棉花填充物的毒物之一。非法捕鱼和偷猎者通常作案用品。 |
理化性质 Physical & chemical properties | 白色结晶粉末或大块固体,易吸湿且带有淡淡的苦杏仁味,能否嗅出取决于个人嗅觉功能。熔点 563.7 ℃,沸点 1 496 ℃,蒸气压 1.65 kPa ( 1 000 ℃),折射率 1.452,相对密度 1.595 5 (20 ℃)。溶解度:水 580 g/L(20 ℃),水溶液呈弱碱性,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氢氰酸气体,其溶液在空气存在下能溶解金和银;易溶于氨、微溶于乙醇,极微溶于二甲基甲酰胺,不溶于二甲基亚砜。稳定性:虽不可燃,但与酸、酸性盐接触时分解生成剧毒易燃的氢氰酸,与硝酸盐、氯酸盐和过氧化物等强氧化剂猛烈反应,有爆炸的危险。 |
原药和制剂 Technical and Preparations | 原药:99 %。 |
用 途 Use type | 杀鼠剂 |
非农药用途 Other uses | 主要用于提炼金和银等贵重金属,原理:金与氰化钠反应,诱使金氧化,溶于空气和水:4 Au + 8 NaCN + O2 + 2 H2O → 4 Na [Au(CN)2] + 4 NaOH;然后用锌将金还原:Zn + 2 Na [Au(CN)2] → 2 Au + Na2[Zn(CN)4]。还用于农药、塑料、医药和染料有机合成工业。 |
作用机理 Mode of action | 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。主要为氰离子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,阻断了氧化过程中三价铁的电子传递,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,形成内窒息。 |
毒性分级(类)与解毒剂 Toxicity and antidotes | 中国农药毒性分级:剧毒。世界卫生组织农药危害性分类:Ⅰb(高度危害)。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》(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, GHS) 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:2(如吞入会致命)。解毒剂:亚硝酸异戊酯、4-二甲氨基苯酚。使用须遵医嘱。 |
危害象形图 Hazard pictogram | |
毒理和归宿 Toxicology & Fate | 急性毒性: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 6.64 mg/kg。吞咽、皮肤接触、吸入氰化钠致命。人最低致死量 2.86 mg/kg。所有已知毒物中作用最迅速的毒物之一,人吞食0.1~0.3 g后一分钟内失去知觉。
生态毒性:对水生生物剧毒。蓝鳃太阳鱼(Lepomis macrochirus) LC50 0.083 mg/L(96 h)、Gammarus pseudolimnaeus EC50 0.17 mg/L(96 h)。对鸟和蜜蜂有毒。
归宿:由于氰化钠对生物剧毒,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通过废水将其释放到环境中,而必须在废水处理厂中将其完全氧化,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气。主要通过次氯酸钠、过氧化氢、臭氧和电解4种方式实现。
|
沿 革 History | 1783年,卡尔·威廉·舍勒(Carl Wilhelm Scheele)发现黄金能溶于氰化物的水溶液。通过后来的科学家工作证实,金氰水溶性的化合物是氰化金 (Au(CN)2)。 |
出版(发布)机构与版本 Published agencies & versions |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765:2016 |
登记状态(注意时效性) Status | 中国未登记。美国登记。欧盟未批准 |
备注 Remarks | 2023年12月13日第2次修订 |